农业农村部网站
位置: 首页>乡村>农村文化>民风民俗

长寿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用双手托起幸福

  • 日期: 2020-12-18
  • 来源:重庆日报
  • 字体:
  • 打印本页
  • 分享
  • 2020-12-18 03:52
  • 来源: 重庆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亦是脱贫之根。

  近年来,长寿区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坚持在“准、精、细、实”四个字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工作,推动就业扶贫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让贫困群众用勤劳的双手,迎来稳稳的幸福。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帮扶贫困人员实现转移就业6690人。

  准 

    摸清务工需求 拓宽就业渠道 

  如何科学高效地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长寿区选择首先从摸清贫困人员返岗复工和就业需求入手。为此,长寿区成立“就业帮扶在行动”专班,全面升级更新1.2万余名16周岁以上贫困劳动力实名制就业信息台账,做到基本信息、技能特长、就业意愿、培训意愿、就业去向、行程安排“六个清”。

  “需求了解后,就得‘对症下药’,全天候线上服务推荐岗位就业信息。”长寿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开展了24小时“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活动,充分收集区内大小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准时定期不间断发布。

  据悉,今年长寿区已组织引导贫困人员参加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6场,推荐就业岗位信息1.5万多个,定向发送岗位推荐信息、就业温馨提示等手机短信10万余条,提供咨询解答2000余次,张贴就业岗位宣传海报8000余张,切实提高了就业政策知晓率。

  做好就业推荐工作的同时,长寿区还深入挖掘长寿经开区、高新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国家级、市级、区级几大园区的就业载体优势,选择其中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企业作为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同时,持续打造就业扶贫车间等就业平台,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员就业渠道。

  目前,全区已打造就业扶贫基地19个,就业扶贫示范车间11个,吸纳就业人数13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6人),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

   精 

    开展职业培训 提升就业技能 

  “我参加了养老护理员培训。今年8月在长寿区人社局的指导鼓励下,又参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成果展,还获得了母婴护理项目一等奖,目前在长寿区豪亚职业培训学校上班。我也是拿工资的人了!”现在,长寿区云集镇福胜村1组的村民张利华见到熟人,都要高兴地说起“拿月薪”。

  今年28岁的张利华是建卡贫困户,之前在外打工,为照顾家人,去年年初辞职回老家,家庭无稳定收入来源,必威体育官网尤为困难。通过长寿区的政策宣传,张利华得知就业技能扶贫正在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利华报名参加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结束后,就业中心还专门组织了招聘会,隔三差五就给张利华发附近招聘信息短信,没过几天,她就顺利找到了工作。

  像张利华这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脱贫的人在长寿还有很多。近年来,长寿区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和实施就业扶贫的主要抓手。

  根据不同贫困人员的培训需求,长寿区开展精准靶向培训,分阶段、分批次、分需求制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内容,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大力开展家政服务、母婴护理、中式烹调师、重庆火锅调味、电子元件焊接、护理病人、机修钳工、照料老年人、竹藤编技艺、长寿米粉、乡村旅游服务员等职业培训。

  “让每位培训学员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推动转移就业,是我们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的目的。”长寿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长寿区开展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3435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437.4万元、交通食宿补贴262.2万元。

   细 

    分类帮扶指导 创业带动就业 

  “已接到好几通电话,都是找我买菜的主城客户。”近日,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红潘种植家庭农场内一片丰收景象,负责人李贵红正忙着采摘各类蔬菜装箱发货,“返乡创业发展蔬菜种植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2019年5月,李贵红夫妇回到家乡,在扶贫干部的推动下流转63亩土地,种植反季节特色蔬菜,办起红潘种植家庭农场。在政府帮扶政策的支持下,农场发展日益壮大,年产值超14万元,还为4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其中建卡贫困户5人。

  李贵红返乡创业正是长寿区积极推进分类帮扶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长寿区积极引导返乡留乡贫困人员投入农业生产,领办合办农民合作社,开办家庭农场,兴办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扩大农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机会。

  为保障贫困人员创业,长寿区开辟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举办微型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会,为贫困人员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该区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指导、创业政策咨询和创业资金支持等精细化服务。

  近两年,长寿区累计为7名贫困人员创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95万元,为9名贫困人员发放贷款贴息54463.61元;指导云集镇大同村等村成功创建“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带动4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实 

    开发公益岗位 托底安置就业 

  “我是今年4月进入农村服务型岗位工作的,主要负责村里道路清扫,每天工作4小时,工作不累,每月有500元的稳定收入,很知足。”现年58岁的长寿区石堰镇石安村贫困人员陈德平高兴地说道。

  陈德平的新工作得益于长寿区扶贫的好政策。据悉,长寿区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贫困人员,按照“按需开发、人适其岗、岗尽其能、人岗匹配”的务实原则,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近年来,长寿区瞄准大龄就业困难贫困人员,创新开发农村服务型岗位,帮助就业意愿强烈但就业能力偏低的大龄就业困难贫困人员托底就业,实现就业增收。

  同时,还联合人社、扶贫、残联、交通、林业等部门,统筹开发保安、保洁、园林绿化、市场协管、交通协管、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

  今年,长寿区安置公益岗位就业1073人,创新开发农村服务型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贫困人员309人,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260余万元。(王美蓉 图片由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